谁该承担诚信的重担让淘宝的网规走进囚牢
淘宝就得先行赔付我,甚至我专找那些加入消费者保护计划实行“假一赔三”承诺的卖家。恶意买家就可以靠报假来发家致富了。
市场大了,于是对于规范提出了要求,淘宝一年数千亿的交易额,因此,对于“网规”的需求和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网规”就真的能够解决网货交易的公平透明诚信问题吗?或者说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普遍使用的“网规”可以用以解决网购的交易纠纷和诚信问题呢?小也香水的案例只是一个个案,但是却折射出了“网规”这一新商业文明核心要素的现实困境。 “网规”的重新定义 对于马云提出的新商业文明的三大要素“网货”“网商”“网规”,“网商”和“网货”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但是对于“网规”这个概念的理解,依然是有颇多争议。最初对于“网规”的解读是网络交易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稳定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需要交易的规则来进行约束。这个理解并没有错,但是却偏于理想化,尤其在一个刚刚兴起的短短几年时间的快速发展的商业平台上,过早地进行规则的约束未必合适。拿网购交易纠纷这件事情来讲,一帮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小二,如何有能力评判出复杂商业利益关系中的真真假假。 我认为,对于淘宝网规的发展,对于网规建设的认识需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网规首先是“规律”,其次是“规范”,最后才是“规则”,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减负买卖双方的信任需求,首先要深入研究网购的规律,只有掌握了不同商业网购的内在规律,才能够知道利益驱动的点在哪里,谁更有可能作恶,竞争的关系是如何的。掌握了规律之后,再制定一系列的规范,规是原则,范是范围,就是界定清晰各类行为的原则和边界,越界了就说明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就要进行处罚。在“规范”阶段,不适宜定的太细太死,因为商业关系非常广泛和复杂,太细,适用范围就小,处理成本就高。最后才是“规则”,当普遍规律掌握后,总体“规范”得到各方的共识和认同后,最终确定具体的细致的执行规则。规律、规范、规则,这顺序如果搞错了,那么就会出现无法可依,要么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最终无法实现新商业文明所倡导的真正的诚信商业环境。 光靠网规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淘宝致力于打造一个透明诚信繁荣的商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