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苏宁传统的逆袭和电商的选择
节奏一个企业最难的不是知道要做什么,而是知道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这次8·15~8·18的几轮强势价格战,苏宁成为了与京东同一层级的消费者选择对象,这对于刚刚下定决心要跳进电商池塘的苏宁来说,这场价格战或许来得正好。在传统产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保守派苏宁意识到,在互联网平台上保守就会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一切都是为了规模和地位而战,苏宁必须又一次做出选择。 价格战仅仅是冲出去的一个层面,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苏宁认为价格战会是个常态。但是一个团队再自信,速度和节奏上的风险把握不好,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其实我们在内部都很清楚,我们现在做得不深不透不专不精,但是对苏宁来说,我们现在必须迅速搭建出一个大企业的框架来。”孙为民有点破釜沉舟地说。 规模之战多箭齐发,“并购”是张近东和易购的团队在和京东拼抢市场规模之外,认同并辅以行动的战略手段。“其实我们一直在做”,对于外界传言的,苏宁易购对一些诸如红孩子、玛萨玛索等垂直电商的并购意图,任峻并不讳言,“而且不止如此”,他说。据《商业价值》记者了解,苏宁在此的战略意图不局限于产品,对内容和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服务,还包括在IT、供应链层面的很多服务商。 在过去实体店的发展中,苏宁一直在用租、建、购、并的方式拓展体量,而现在电商的加速期,尤其在明确“去电器化”的全品类发展战略,通过收购的方式去击穿更多的专业品类,显然是目前看来最有效的方式。史上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亚马逊对Zappos的收购。 不过,好的并购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加法就能完成的,一定要做到差异化,形成互补。“首先是对产品品类的拓展上,他有专业化的研究和产品运营的团队,也有客户和运营模式的积累,让苏宁可以快速切入市场;第二比如IT层面,我们需要的人或专业技术,拿来能跟我们的系统对接,迅速提高效率——规模反而不太关心。”任峻说。 快速发力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才储备不足。2012年3月,苏宁易购搬入总部并建立了4000人的易购管理平台,国内建立8-12个数据研发中心。彼时,集团开始从体系内部大量的调人,以充实易购的队伍。不过据记者了解,今年仅苏宁易购引进大学生的计划突破历史纪录高达2000人,但至今才招不足一半。 2011年,张近东在硅谷请了一些留学生吃饭,“你们在这里好山好水好寂寞,带着电脑和头脑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