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像“带刺玫瑰” 返乡农民工成为主力军

  农村淘宝与城市里的淘宝网店不尽相同,他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卖家”,更像是“卖家”和农村“买家”之间的中介,他们替农民完成挑选并下单,依靠其他淘宝店或厂商提供的返点获取利润。

  “这里99%的人都不会使用电脑或手机进行网购。”蔡茂林说,为了让农民有直观的感受,由自己在电脑上操作,投射到大屏幕上以后,农民根据屏幕上的图案比价后选择,“此外,我还在网店摆放了很多样品,毕竟很多农民相信眼见为实。”

  农民指着大屏幕选定商品后,蔡替其下单,大约有75%的农民会选择货到付款。“对我来说,这并没有风险,本身就有7天的反悔期,即使反悔不买,也仅仅涉及一点运费。”蔡茂林说,“更何况,真正退货的很少。”

  在这里,性价比并非唯一王道,蔡茂林的人脉关系成为发展电子商务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让农民完全接受电商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还得靠实惠、靠样品、靠人脉、靠信任。”

  他还曾将业务拓展到巫溪县上璜、万州区分水等地,“让大家对同样的商品进行价格比较”,最终他赢得不少订单。

  开业两个月不到,他的淘宝店营业额已经接近200万元,主要卖日用品、化肥、家电和农资农具,还成功卖出了6辆三轮车和5辆面包车。

  奉节的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1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在这片贫瘠的乡村,他创下了一连串纪录:曾在一个村一天下单21部电视机,另一天卖了20多万元的化肥,10月17日则下单76单、销售总额1.7万元。

  物流曾被认为是农村电商最大的拦路虎,但奉节已经完成布局,物流队伍会去往每一个淘宝网点。

  农村电子商务更像是“带刺的玫瑰”

  蔡茂林并非奉节唯一投身电子商务领域的返乡农民工。奉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钱忠明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在首批59名合伙人中,至少有17人有在重庆市外打工的经历,另有不少人曾在重庆的其他区县打工。

  朱衣镇蓼叶村的潘金珍,辞去每月收入五六千元的工作,回家做淘宝。“一方面是因为有乐趣,更重要的是能照顾家庭。”她说,“我不想为了挣钱,让孩子总是看不见妈妈。”

  有一天,二组一名村民找到她,说有人向自己推销一种机器,可以随时测量血压。“我有高血压,正发愁测个血压就得去医院,对方报价700多元,我一高兴就买了,你帮我在电脑上看看上当了没?”

  潘金珍一查,发现该品牌同型号的产品在网店售价不到100元,对方赶紧去退了货。“你们这个淘宝店还真是实惠一些!我差点被坑了。”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