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村” 腾讯下乡能否复制?

       “互联网+农村”不是新鲜事,有当下的创业新秀一亩田、云农场,更有深耕多年的阿里巴巴珠玉在前,大吹“互联网+”之风的腾讯不会错过这个命题。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跟随腾讯探访贵州黎平县铜关村——以摸索六年始落成的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为根本,腾讯“互联网+农村”的“为村开放平台”正式亮相,以基础设施投资援建为核心的重模式,腾讯为村计划能否大规模复制?

  从轻入重

  命名“为村”的“互联网+农村”行动计划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主导,进而上升为整个腾讯公司的意志。按照规划,“为村”项目旨在通过腾讯自身这个强大的“连接器”,推动乡村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样一个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要选在贵州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2800元的山村发布呢?腾讯方面介绍,2014年11月,“为村”项目选择了铜关作为第一个试点村。而实际工作早在六年前就已经开始。

  自2009年开始,腾讯在云贵展开了乡村帮扶的探索和尝试,总结经验教训。直到2014年11月,腾讯提炼出了以移动互联网为连接手段的一套解决方案,并选择了贵州黔东南黎平县的3个村庄进行可行性的探索实践,分别采取了深度运营、基本培训、仅作观察三个方式。

  具体而言,腾讯先从擅长的社交连接开始,8个月系统运作,当地村委会开始更频繁地使用微信进行村务管理,外出打工的村民,对村里事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对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也能以语音和视频的方式更频繁地展开亲情沟通。铜关村由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村级公众服务号,包括村寨通知下发、投票调查、活动召集、物资征集、集资众筹、公共事务意见交流、文化活动分享、特产推荐等工作,均可网上解决。

   而为重要的是,财富资源的整合和落地,这就是2014年开始重点打造的项目“一村一品”。在铜关村,腾讯投入资金、整合各种渠道资源、组织村民用传统的 建筑风格和技术建造了占地46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仅是侗族文化的交流平台,也是铜关村的“一村一品”—— 吸引更多人来此旅游,为村民创造家门口的收入。

  三生万物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哲学同样适用于腾讯“互联网+农村”模式的推而广之。在北京商报记者探索铜关村的节点,腾讯正式推出了“为村开放平台”计划,试图将铜关村等三个试点村的经验和模式推广到全国,这又是一个由重入轻的过程。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