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鲜电商媒体思维的救赎

攀枝花空运的枇杷就因为遇冷而完全报废。

  为什么要自己这么苦逼做买手制,而不是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合作?本来生活有着媒体人特有的理想主义:为中国的农业干点实事,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从2010年聚划算轰轰烈烈的海南“蕉急”,到新闻微博上层出不穷的“菜急”、“瓜急”,中国农业一直处在大市场和小农业的困境中。一方面是餐桌上的农产品越来越贵,另一面,农民找不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只能将辛苦劳作的农产品贱卖。

  “褚橙”或许是至今中国农产品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营销,这也是媒体人跨界为农业带来的新价值。

  在“褚橙”遇到本来生活之前,褚时健一直在为“褚橙”的渠道难题困扰。没有合适的渠道,品质再好,也卖不出去。

  2012年12月,一篇关于昔日烟草大王褚时健再创业的文章《褚橙进京》引爆微博,随着王石、徐小平等人的转发,事件被逐渐放大,“励志橙”成为当时网络最热的词汇,也引发社会各界对于“褚橙”的关注。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当时刚刚成立5个月的本来生活。“褚橙”的火爆带动了本来生活的流量,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卖出了200吨的橙子。

  尽管距离“褚橙”事件已经过去几个月,但是“褚橙”效应还在继续发酵。这也让本来生活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少了一些障碍。

  “我们跑过很多地方,有些地方的农产品真的很好,但是农民和企业没有渠道,也没有钱做推广。其实,个人和企业是没有能力做原产地概念的,政府应该整合这些资源,以此推动地方特色产品的品牌化。”胡海卿告诉《天下网商》记者。

  在这次荔枝选品的过程中,胡海卿和另一位买手方朝红一起去了一趟高州。多数人知道荔枝的典故,多半是因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但是很少有人了解,诗中提到的妃子笑正是来自高州。

  这次高州之行,胡海卿和同事见到了高州市的市委书记和副市长。这是一次成功的合作,由于“褚橙”带来的知名度,胡海卿还没介绍本来生活,市委书记和副市长就都提到了“褚橙”,也很愿意和本来生活合作,一起推动高州荔枝的推广。

  “高州的荔枝有历史、品质好,但是在消费者眼中和海南、增城的荔枝没有区别。我们建议高州政府可以打造一个类似赣南脐橙的原产地概念,这样做营销,消费者才能记住你。”胡海卿说。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