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鲜电商媒体思维的救赎

小多是本来生活六七位买手中的一个,和本来生活的大多数员工一样,在来到这里之前,他是北京一家日报的老员工。回想最初来到本来生活的情景,小多说:“几乎都没怎么想,听到老喻(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在干这个事,就辞职跑过来了,当时觉得这事干成了特别牛逼。”

  要遇到本来生活的买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全国各地寻找当地当季的特色产品。而这些买手,并非出身于专业的采购,而是一帮记者出身的媒体“老人”,每个月他们在北京的时间基本不超过四五天,常常在部门碰一下选题和思路,就又匆匆上路了。

  这群从媒体跨界来做电商的人,已经苦熬出“禇橙”这样轰动全国的明星单品,但显然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也许在未来,本来生活不是一家卖产品的电商公司,他们出售的,是一套以自己平台为背书的标准和创意。

  做好原产地

  5月16日,本来生活的荔枝产品终于上线,相比顺丰优选等京城生鲜网站,晚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本来生活网原产地中心总经理胡海卿给记者的解释是:为了等到最合适的采摘时间,本来生活的买手宁愿多等一个星期,不能因为抢市场而砸牌子。

  这是本来生活一贯的原则:只在当地选择当季最佳的食物。

  2012年7月,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准备,本来生活上线。这个专注于生鲜食品的电商网站一开始就引起了众多人的注意,一方面是由于它背后的创业团队是大名鼎鼎的“南方报系”;另一方面,从一开始本来生活就投入上亿资金,自建仓储和物流配送队伍,这在生鲜电商中,也是少之又少的。

  如果说,2012年的食品电商还被大家看做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那么随着京东、天猫“有机频道”的上线,我买网、顺丰优选这些传统企业跨界食品电商后,这片蓝海早已开始泛红。本来生活网这群没有任何电商经验的媒体人,与现有多家食品B2C找到了差异:做原产地。

  在本来生活的第一批荔枝上线前,三位买手已经在外面整整跑了一个多月,足迹涉及海南、广东、广西三个省份。“荔枝是我们很早就确定要做的一件商品,我们和别家不一样的是,自己的买手到原产地拿货。”胡海卿说。

  如何在当地选择果农和供应链,是拿到好货的关键。在前期果园和当地的供应商选择中,摆在买手面前的选择不下数十家。“本来生活的买手会根据水源、空气、土壤以及当地人的推荐进行选择。寻找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寻找亮点的过程。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