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淘宝的菜鸟物流看着还有点遥遥无期,但是京东的金融推进速度却非常之快,12月6日,京东正式上线名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在服务效率上,已经迅速靠近淘宝,而在服务成本和利息上,还要低一点,京东用一年时间,快速推进金融建设,现在已经初具雏形。
目前互联网公司都在做金融,其核心原因还是做主营业务的边际业务。这里面电商做金融,其实是最靠谱的,因为他们其实是扮演了金融机构的角色,比如银行或者基金公司,只是比银行和基金公司更加方便罢了,因为他们服务的客户,都是自己本身业务的客户,在数据和情况掌握以及制约上,有更大的把握和话语权,同时也不需要去考虑抵押物什么的。换句话说,就是出租市场的同时,还借钱。除此之外的互联网公司去做所谓的金融,比如腾讯、百度,只不过是用户和流量变现的另一个渠道罢了,谈不上什么互联网金融,顶多等于用网络卖基金,并不把握产业链的环节,也对参与金融的各方都没有什么掌控力。
京东的金融做起来和淘宝又有一点不同,就好象B2C和C2C的不同一样,京东的金融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供应链上的企业,而淘宝则建立在大量的中小个人卖家,甚至买家(余额宝)。这就好像银行的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一样,其表现形态相似,定位却有很大的不同。京东的金融服务更多是为了其整个生态产业链的整合和推进打造的,对整体自营业务有很强的推进和保障作用。而淘宝金融则更多是一个业务组成,对整个淘宝生态而言,并不足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对于中小商家而言,影响淘宝生态的还是要命的流量和要命的规则。
这种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是有很大市场需求的,传统企业在对接银行方面的金融服务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和不足的,手续繁琐,放款慢,方式单一,抵押物也比较复杂,而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京东在这方面则有很大的优势,以“京保贝”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为例,其快速融资、快速回款,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让资金流动的更迅速,也大大提升了效率。小学课本也告诉我们,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等于货币需求量乘以货币流动速度,在资金不变的情况下,更快的流通,显然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京东目前平台化的思路比较清晰,就是所有业务都是围绕着增强电商业务本身开展的,基于业务开展增值和附加服务。之前做的比较成功的,是用业务优势打造物流平台,然后反过来大大促进了业务的发展和用户体验。现在用产业链和大数据的优势做金融平台,去帮助自己的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发展了,又会大大促进京东整体平台的发展,包括利润率、效率、质量都会有所提升。包括现在还在推进的京东定制手机,是在向通讯的上游进行发展,从而拓展自己在无线端的优势。一直都是母体为主,向上游渗透服务下游客户的思路。
而淘宝的思路则完全是建立在如何在平台上利用产品获取更大的价值之上,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会推出更多的收费项目,会去放贷赚钱,会提升服务费,会增加各种限制条件,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较赚钱,坏处则是一旦用力过猛,就有可能造成平台用户的反弹。所以很多行为看似一样,但细细思考下来,目的和导向以及对整个生态的影响,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互联网企业金融化的核心还都是业务的渗透和扩张,这里面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你做的这个扩张,是为了增强主业,还是为了赚钱。前者是对企业主业本身有所帮助的,后者则会带来一些涸泽而渔的压力,用户体验一般不会好。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互联网金融显然是互联网企业增加自己业务线的一个很好领域,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选择能够支撑自己主业发展的方式比较好。(来源:快鲤鱼 文/宗宁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