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肯定天猫的成功,而且它的成功无论怎么称赞都不过分:它为消费者打造正品网购渠道,而不是让电子商务成为网络陷阱的代名词;它将商户端打造为制度化的销售平台,靠标准去规范线上市场行为,而不是靠“小二”的意志;它像现实的线下市场一样,独立孕育出了原创网络品牌。总之,正是天猫把网络农贸市场(淘宝)上升为真正的“电商”,开启了中国的电商新时代。
套用今年最火电影的名字就是“了不起的天猫”。
正是在这种底气的支撑下,2013年天猫的“双11”广告尽显领袖风范:首先,数量最多,一口气8条;播放频次最密集,媒体选择最广泛;其次,所有8条广告主题,不管是主打广告“4个1篇”,还是其他几篇辅助性广告,对于为什么“双11”要上天猫(而不是其他电商)这一基本命题没有进行任何阐释,只是用醒目的视觉化元素、诙谐的情节,宛如老朋友般自信而淡定地跟你沟通:亲,“双11”又来了,继续像往年一样上天猫吧。
这种提示性的广告风格,我们经常会在可口可乐、宝洁等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身上看到,坚信自身品牌以及品牌现有内涵就是最好的消费理由,永远的维持现状就是最好的结果。
但,也正是这些广告让人细细品读后感到哪里不对……
隐危之一:天猫变慢猫—物流拖累
京东用把LOGO设定为狗的方式,宣告了自己与天猫死磕到底的决心。
与天猫自信而淡定的广告相比,京东推出的一系列广告则充满了挑衅味,广告主题是“不光低价,快才痛快”,广告中的主人公,要么等防晒霜等到晒成黑妹,要么等剃须刀等成野人,要么等安全套等到子女满堂,用这种极具煽动性的情节来攻击天猫饱受诟病的物流服务。
京东揭开的就是天猫的第一个危局:物流体系拖累天猫。
从当年的淘宝开始,物流就成为拉低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时至天猫时代,这一问题仍未解决。其间天猫曾尝试将商户的物流服务统一交由顺丰代理,但要改变商家的物流习惯并非易事,同时估计天猫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一家物流企业手中,所以后来不了了之。2013年,天猫着手打造自营物流“菜鸟网络”,并于“双11”首秀。结果,很多客户在“双11”过后一周尚未收到包裹,由此引发了据说高达25%的退货率(仅为坊间传言,天猫否认)。业界评价:菜鸟网络首秀不过关。
其实,物流建设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况天猫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