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红利过后,消费品电商去哪里?
的富人阶层为中国的奢侈品行业提供了非常丰厚的生存土壤,他们甚至成为驱动全球奢侈品行业增长的动力火车头。 以上市公司市值计,目前全球前五大奢侈品集团分别是瑞士历峰集团、法国LVMH、爱马仕、开云集团和瑞士斯沃琪集团,它们的市值合计达1450亿欧元。这五大集团去年来自奢侈品业务的营收约为570亿欧元,粗略估算,它们在终端市场的规模超过1000亿欧元,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对这五大集团来说,中国都是过去十年里它们最为成功的市场。以最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历峰集团为例,2004年,它在中国(包括香港)市场的收入还只有3.9亿欧元。但是到2011年,这一规模增长到了24.1亿欧元,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8%。而同一时期,历峰集团整体营收的平均增速只有13.4%,中国市场贡献了历峰集团全球收入增量的40%。 LVMH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2013年集团的营收高达291亿欧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奢侈品集团(迪奥为其控股股东,故不考虑迪奥)。LVMH去年来自中国及周边市场的收入为86.7亿欧元,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29.7%。而2005年,这一比例只有16.5%。在大部分奢侈品消费成熟的欧美市场,LVMH的营收已多年无增长。 对那些中小规模的奢侈品集团如爱马仕、Burberry、Prada、Coach来说,十年前它们几乎都还没有进入中国。而经过短短十年时间,中国市场就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Prada更是将上市地点选择在了香港,以靠近中国大陆。 这还只是本土市场的消费情况。奢侈品的境外消费也不容忽视。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的规模达1286亿美元,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奢侈品消费。 “人傻、钱多、速来”,这是中国奢侈品行业过去十年的真实写照。 时尚百货黄金十年 奢侈品发展态势虽好,但它终究是一个小众品类。以时尚百货为代表的中产阶段消费也在最近几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百货这种零售业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非常跌宕起伏。新中国成立后的国营百货是一种大而全的零售业态,基本承载了当时市面上流通的所有消费品。 同时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百货商场也根本不愁销路。虽然受到经济体制的限制,国营百货并没有在商业上取得太大的成绩,但它们在零售行业的地位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到上世纪90年代,民营百货陆续登场。理论上讲,市场经济体制的注入能够激活市场,将百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但事与愿违,中国的百货业反而迎来了近十年的沉寂。 分析这段时间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