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Shop感谢您的信任! 登录 注册


【B2C案例】李宁:“走出去”背后的教训

道。李宁员工等级共分八级,内部晋升的天花板为4级,结果导致李宁优秀员工离职现象严重。这对于李宁公司本土运动文化传统的保持不利,也成为李宁后来国际化道路迷失方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为了平衡老员工和空降兵的矛盾,李宁只好容忍中层管理者队伍的日益庞大,结果是灾难性的决策执行不力、公司政治冲突不断。

  也许正是感觉到企业以往在国际化人力资源配置及管理方面的缺失,李宁先生回归李宁公司管理一线后,首先引进的就是一支有着良好业内口碑的跨国职业管理团队;未来新总裁的人选条件中也提出了一大堆需要有在跨国企业或文化背景下工作的经历。

  在这方面,中国的联想集团已经给我们展现了初步成功的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海尔集团、华为等企业的国际化实践都离不开在跨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提升和突破。

  总之,跨国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立志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不仅是公司的一项管理职能,而且一定是一项公司的战略决策,不可小视。

  文化适应性:不能本地化

  业内总说,企业国际化实践成败与否往往决定于文化的融合、冲突是否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的,因为国际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价值观氛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日本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寻求国际化扩张时,原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就提出一句着名的“Global,localization”论断。

  这个论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延伸和理解,曾经指导了管理学界多年的国际化实践,对当下的中国企业寻求“走出去”战略同样具有意义。如果从文化角度,不妨理解为从全球着眼、从现实入手。

  李宁公司当初在寻求国际合作时,曾经有一家欧洲的战略咨询公司愿意担任李宁公司和潜在合作对象之间的中介机构,撮合双方的战略取向、促成商务合作。因为欧美很多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的荣耀使这些企业很难接受有想法的中国企业直接敲门说:“我想收购你,报个价吧!”此时中介机构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不仅可以通达意向,而且可以协助双方设计一项共赢的商业方案;双方也规避了一些敏感问题的尴尬。但是,李宁公司最终婉拒这个提议。虽然,最终与某家欧洲企业实现了商业合作,但也费了一些周折。

  上述的案例说明,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体现自身的国际化理念和价值观,对于双方合作的持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双方一开始就绝非仅仅站在商业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寻求双方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认同与欣赏。在国际化实践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