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美国零售业看电商”—零售的科技解读

缺货问题。

  2003年6月,Linda Dillman宣布从2005年1月开始,Wal-Mart要求其排名前100的供货商在货物中加入RFID标签。当时RFID虽然已应用在多个领域,但由于技术上还存在缺陷、应用成本较高,所以还没有可行的商业运作模式。

  2003年8月,Wal-Mart再次宣布,到2006年底,将要求全部供应商使用RFID标签。Wal-Mart对供应商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强硬,就像当年将他们硬拉入自己的电子数据交易系统,Wal-Mart这次同样希望凭借其规模,“命令”供应商加入自己的供应链升级计划。

  但在上次的电子数据交易系统中,供应商们确实得到了好处,而这次他们就不那么情愿了。原因如下:

  1.RFID标签成本过高。对比RFID,条形码对供应商可以说是零成本。对于一些低毛利供应商,加入RFID标签(当时成本在50美分至1美元之间)意味着亏损。

  2.RFID带来额外开销。为满足Wal-Mart要求,供应商往往需要将货物分为两批,一批为Wal-Mart的带有RFID标签的货物,另一批为其他零售商的不带有RFID标签的货物,这样就凭空增加了供应商的仓储负担。

  3.供应商内部阻力巨大。RFID对供应商内部信息部门和管理层造成潜在威胁,所以他们并不希望新技术得到推广。

  应该说上述三条之中只有第一条是最为本质的,如果经济上不可行,新技术便无法推广。Wal-Mart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时它的规划是这样的:当RFID技术得到推广,随着规模效应提升,其成本便会下降。而作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如果Wal-Mart大力推广该项技术,那么其他零售商势必也会跟风使用,然后供应商们不得不采用RFID,于是新技术得到推广,经济效益也会逐渐凸显。但是让Wal-Mart失望的是,零售商们这次没有大范围采用该项技术。(只有美国零售商Target于2004年在供应链上尝试性使用RFID技术。)

  结果尽管在Wal-Mart强制推广下,多数供货商在引入RFID技术上也没有做什么努力。当然没有人能怪罪供应商“目光短浅”,在没有明确的ROI面前,供应商自然不会无谓投资。所以这次的问题出在Wal-Mart身上,Wal-Mart认为一项技术能提升效率,那么它的价值就不言自明,但实际上并没有为其供应商创造必要的商业价值。

  2005年末,Wal-Mart对RFID的雄心已大幅减弱,改为宣布至2007年底,排名前300位的供应商使用RFID(之前说的是至2006年底,全部供应商必须使用RFID)。2006年6月,Rollin Ford接任Linda Dillman成为Wal-Mart CIO,此后,Wal-Mart虽然没有停止RFID计划,但其“热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