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案例】京东:从重构零售业到增值服务

导读:从2004年进入电商行业,京东就一直是个“话题”。有人说它毛利低,有人说它烧钱,有人说它费力不讨好,有人说要“封杀”它……但在众多质疑声中,它连续8年保持了200%以上的年增速,2012年的交易规模超过了600亿元,丝毫看不到一点点被影响的迹象。

  于是,“京东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京东的发展内核是什么?”成了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突破传统,京东重构零售业

  谈及电商,必须先说说传统零售行业,因为多数电商最初的模式是参照传统零售行业,传统零售的盈利方式很简单:赚取买卖差价,扣除其他成本(如店面租金或投入、装修、人员、展示品)等等,即为利润。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传统零售商需要不断扩张规模,而其他成本也会同步上升,所以毛利只能维持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只能将盈利点放于供应商占款的现金收益。

  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彻底打破了这种商业模式:首先,依托互联网,在营销宣传、店租、样机展示、人工等方面大大缩减成本甚至零成本;其次,服务器购买、网站建设相关等方面的成本对于京东来说其实是一次性投入,当其体量达到临界点后,“规模效应”使得成本分摊走低。从600亿元到1000亿元,对京东来说,只不过是加一些服务器、客服和配送员而已。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目光也从最初的价格,转变到商品品质、送货速度等综合体验上,也就是说电商行业的商品买卖差价也将趋于上升和稳定。所以,只要京东电商业务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京东就可以通过成本的分摊在电商业务上轻松实现盈余。从其2013年的千亿元交易目标来看,这个时间不需要等得太久。这从刘强东之前的内部邮件中可以得到印证:“如果我们2007年不开始投资物流和信息系统,我们2007年前都是盈利的,那最多是个赚钱的成功个体电商而已!如果我们不进行品类扩张,我们2010年就可以实现微利!那只是一个成功的3C垂直电商而已!如果我们不在2010年就开始筹备pop业务,去年就可以实现季度盈利!那只是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而已!”

  布局未来,京东靠增值服务赚钱

  京东并不甘只做“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它的定位是提供供应链服务的公司,通过面对未来的各项战略投资,构建面向供应商、卖家等公司的服务平台,通过为这些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从而形成多点开花的延伸收入。

  众所周知,京东是国内电商最早发力“自营物流”的,因为物流是线上和线下最直接的沟通窗口,是与用户体验挂钩的重要环节。京东在物流上的投入最突出的就是“亚洲一号”,预计2013年底部分投入使用,估计届时能够将京东的物流成本再降低20%~30%,而且以京东现有的仓储配送量来看,还远远达不到其上限,据刘强东说,“亚洲一号”都建成后,京东将拥有日均1000万单的产能,于是大量产能空间将可以开放给合作伙伴,让供应商大幅度降低原来的仓储物流成本。同时也为京东带来物流开放上的收入。

  除了物流开放,京东的技术平台未来也有可能成为它获取新业务的资源。南北两大云计算研发基地,北京海淀区大数据研究中心,都是京东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相较其他电子商务平台而言,京东由于覆盖了端到端的网购过程,拥有大量完整、真实的用户消费记录数据,这些数据作为第一手的消费者动态信息都可以存储到云端,通过大数据系统分析,将为合作伙伴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先驱亚马逊已经在云计算服务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收入,以此想象,京东的技术平台未来实现“创收”也不足为奇。

  刘强东在年初的“修养生息”讲话中,把布局金融平台业务视为京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京东的金融系统以后也是会开放出来,为盈利提供支撑的——未来,京东将结合供应商评级系统、结算系统、票据处理系统、网上银行及银企互联等电子渠道,面向全部供应商开展一整套金融服务,提供融资理财、投资信托等多种金融产品。

  未来,京东的商业模式是这样:通过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构建起优质和极具黏性的用户群,同时构建起优质的物流、技术、供应链金融等平台,通过为客户提供营销、仓储、配送、融资等多个重要环节上的解决方案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