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型农业模式研究和实践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四化同步”、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更加强调了信息化支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核心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同时结构性问题也非常突出。粮食总供求失衡,价格下跌,进口和库存都创历史新高。尽管国内粮食总产量在持续增加,但是品种结构存在着产需矛盾和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情况,形成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的现象。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产出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供求脱节导致的。所以迫切需要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利用订单农业的优势,结合“线上+线下”的组合模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较好策略。订单农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民生产什么、经销商就卖什么,老百姓就买什么”的流程。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对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订单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等依托国内相对健全的农村金融市场建立起完备的订单农业体系:通过完善的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且资金多运用于贷款;监管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独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证了金融机构能够自主地进行风险管理。 目前我们探索订单农业运行的主要模式是“农业基金+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经纪人)+订单”,尚处于探索阶段。配套的金融环境、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监管体系也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在设计订单农业模式时也需要考虑全面,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都要有预见和应对措施。 六.银行、保险牵头,互联网金融助力 2014年工作重点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201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和农民住房保险工作,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