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互联网思维将践行社会责任路线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时光退回到1990年,在南京市宁海路和江苏路交叉口,一家不起眼的空调商店开门迎客,在当时那个年代,与现在长相完全不同的空调还属于生活中的奢侈品。24年斗转星移,伴随着空调成为普通家庭必备的大众商品,这家小公司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零售巨头苏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苏宁南京总部的展厅里看到,当年这家名为“苏宁交电”的小公司的门店实景被1∶1还原保存下来,一张张泛黄的奖状记载着苏宁当年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1993年时苏宁为南京当地的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等机构捐赠了一批空调设备,这可以算是有记录以来苏宁第一次大规模的捐助行为。20多年来,苏宁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也更深入。

据记者了解,苏宁目前已建立起一套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在以“阳光使命”为核心理念的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即企业社会责任)模型中,位于最上方的是为投资人持续创造价值;往下一个层级是为社会奉献爱心;再向下则是处于平级地位的员工成长计划、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服务以及与合作伙伴共赢发展;而最下方则是基于普世价值的绿色环保。

2014年,正在执行O2O整体战略、加速零售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苏宁,也在让公益行为更加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通过对农村电商的整体布局、结合在农村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和苏宁易购线上平台优势,让以往“输血型”的捐助扶持变成激发受助对象回馈社会的“造血型”扶贫。

电商扶贫让农民 人均每年增加2万元收入

“这个蘑菇基地可以让当地农民人均每年的收入增加大约2万元。”孙为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他说的农民增收,是指苏宁今年在江苏省盱眙县投产的食用菌生态农业培训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经江苏省政府部门研究决定,苏宁被列入“江苏省扶贫工作队列”。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苏宁很快将帮扶对象选定为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村。

本着持续再生型公益扶贫的理念,苏宁与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建立了这个蘑菇大棚,苏宁所做的一方面是基地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和种植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借助苏宁的网上平台,为农民的劳动果实寻找更好的出路。

据记者了解,该示范基地引进了台湾的先进种植技术,采用循环利用、无污染种植模式,实行厂房化生产,以菌包形式种植生产。生产厂房内部采用钢架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