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新政下互联网保险遇挫 天猫现险企关店潮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去年年底至今,互联网正在转变为中小险企销售万能险的主战场。不过,继不久前网销万能险主力军国华人寿、珠江人寿两险企被暂停网销业务后,截至9月3日,第三方平台淘宝保险目前仅剩利安人寿等4家险企的7个万能险产品在售。

据业内人士猜测,此次网销产品的清理或与监管层的态度有直接关系。而叫停业务的原因可能包括网销不规范,如过分宣传预期投资收益率、将万能险产品的保险期间宣传为1年、没有向消费者充分提示投资风险等。

监管立竿见影

预期年化收益率6%、7 %……这不是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而是理财型保险。在宝宝类产品收益纷纷下滑的同时,理财型保险的预期收益一直处于高位,引起了大批人购买。但是,现在是买不到了,因为这些高收益的理财型保险从8月底开始就纷纷下架,到目前网上在售的已经基本找不到了。

借着互联网的温床,保险产品创新掀起一波小高潮。然而它们一次次冲击人们眼球,本次监管更是引发市场热议:互联网创新产品又将何去何从?

记者在淘宝、天猫网站上的保险频道看到,很多保险公司的店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产品,有的虽然还有部分产品却显示“暂不接受承保”。

对于产品下架的原因,各家保险公司的公告都显示系统升级、服务升级等。但有业内人士透露,真正原因是监管部门的整改。

“下架的产品全是理财型的,而且都打出了高收益。”这位业内人士说,这两年保监会一再强调保险要回归保障功能,但很多保险公司还是为了冲高销售规模,不断发行高收益理财型产品,所以监管部门一整改,这些产品就都下架了。

而在机构方面,国华人寿、珠江人寿、弘康人寿已被监管层叫停一切电商业务,他们在淘宝的网店产品均已下线。有业内人士分析,部分险企激进销售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冲规模,以至于偿付能力触及到监管红线。除了偿付能力存在问题,其业务结构以及一些指标都存在与监管要求相悖的情况。

阿里巴巴旗下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首席执行官袁雷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其理解,被保监会叫停的主要是短期高现金价值的保险产品,因为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期限通常比较长,如果险企大量销售短期内大量退保的产品,造成短债长投,会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因此,监管机构对短期产品和长期产品的态度不同,对前者要求的资本金消耗也会高很多。

一位保监会内部人士说,一些小的保险企业势头迅猛地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一个又一个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并且总是一味地以保本保收益的字样去吸引客户,铺天而来有强大诱惑力的营销广告也让投资者变得头晕目眩,忘记了风险。因此,保监会这次出手在于整顿保险网销行业的销售行为,敦促规范、合法,做到真正为行业正本清源,为投资者负责。

记者也发现,上述三家险企的万能险期限均为2年或3年,另外在期限旁边还注明“可变现”。而所谓变现,即用户将在平台持有的理财资产数据发布借款申请,将生成一笔“个人贷”借款,由其他用户通过“招财宝”平台购买或预约购买该笔借款,从而满足变现申请人获得现金的需求。

互联网保险的碎片化方向

事实上,正是因为“高收益”、“低门槛”、“零手续费”,网销万能险才能在今年二季度步入快车道。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已有50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网销经营业务。碎片化已成为互联网保险新品的主旋律,主要体现在:价格低廉、保障时间缩短、保障范围收窄,条款简单、标准化等。记者统计的20款产品中,保险期间最长的是终身,最短的只有1天,其中12款产品保险期间不超过40天。

记者同时发现,有的购买门槛竟低至一分钱。其中保费最高的产品200元一份,除1000元起投的“单身有人‘赔’”和200元一份的“爱你一世怀孕津贴”,其余18款产品每份价格均低于100元。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电子商务部负责人在尝试开发了数款移动互联保险产品后总结,10元钱是个最能打动互联网用户参与的价格。

一家大型保险公司高管坦承,因为营销成本高,以往这种几元、几百元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并不太愿意开发和推广,在传统用户向互联网迁徙的大浪潮中,公司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更加贴近和理解客户需求。

阳光保险集团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拥军认为,碎片化是不可逆的一个方向,标准化、碎片化、简单化、可量化,或是未来方向。

淘宝保险一位人士亦表示,很多互联网保险产品并不是刻意创造的,而是在与网络用户互动的场景中、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产生的。靠销售来推动的传统保险销售模式只有在买卖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才会有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这种模式需要改变。

另有保险从业人士认为,哪些需求适合被碎片化,哪些需求不适合在互联网上销售,应该好好分析。“碎片化是一种需求,但风险保障是一个体系,一些涉及健康、疾病的长期保障型保险产品如何与互联网元素结合,这方面的创新还远远不够。”(来源:中国企业报 文/陈化)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