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子商务:雷声大、雨点小?
数据。另一方面,消费者心理因素也是一道需要逾越的“坎”。F-Commerce的概念是那些在Facebook上每天花费数小时的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生活搬到Facebook上,包括购物;但这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正如Gilt的莱恩所言,“消费者在心理上并没有把Facebook视作一个去买东西的地方;Facebook上人们是处于一种分享状态而非购物状态。”
到目前为止,仅有屈指可数的在Facebook上开店的零售商运作态势不错,其中包括美国主打青少年时装的网店Aeropostale、英国的在线时尚店Asos、以及在线鲜花店1-800-Flowers.com等几家。这几家网店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且他们相互之间可能散居于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搭建一个社交平台能让这些身处异地的年轻人尽情享受交流和表达心声的愉悦,也在无形中助推购物行为的产生。 诚然,Facebook希望能吸引营销者注意到其平台对于激发消费者购物欲望的作用,虽然这样的“激发”关系在很多时候难以获得有力的佐证。例如,当一个用户点击了对Tiffany钻戒的“喜爱”图标,而她在社交网络上的朋友注意到此并在一个月之后也购买了一个Tiffany钻戒,那么如何来界定后者的购买行为一定是受到了前者的“激发”? 好在营销者(广告主)们并不总是苛刻的一群人。Overstock.com总裁乔纳森·约翰说,“我们并不指望Facebook成为我们的销售平台,但我们能从中更好地体察消费者的喜好、了解使用产品的反馈……而这些反过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销售。” 比较购物网站TheFind总裁西·库玛尔也表示,他从Facebook上“喜爱”链接功能所回笼的数据就获益不浅,由此他改进了搜索引擎广告的策略,更突出那些最受社交网友喜爱的产品线……他承认社交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就像进化史所示,从爬行、到走路,再奔跑…都需要一个过程。奔跑也许就在2012年发生。”他说。 博思咨询公司(Booz & Co)发表的预测报告称,美国的社交电子商务的整体规模将会从2011年的10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140亿美元。不过,它运用了一个宽松的定义,即笼统意义上“受到Facebook影响的购买行为”和“团购活动”都在其社交电子商务的定义范围中。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AllFacebook编辑尼克·奥尼尔则提醒商家们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