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妆品电商的四种活法
产成本只有终端零售价的10%左右。
加价的收入被品牌商和中间渠道商瓜分。化妆品电商确实是一块肥肉。(化妆品行业的品牌推广和渠道费用高企,品牌商和渠道的净利润空间实则有限。) 根据艾瑞的数据推算,中国化妆品网购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0%。但是,另外一组数据却显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信息咨询公司欧睿统计了中国化妆品行业全部的流通渠道后发现,2010年,来自网络的零售额只占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的3.1%。
化妆品早期最主要的流通渠道是百货商场。后来,随着连锁超市的崛起,超市及大卖场逐渐成长为了一个重要的流通渠道。对于那些定位为中低档市场的大众化妆品来说,KA超市渠道几乎决定了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 专业店渠道是中国近几年发展非常迅猛的一个渠道。国际化妆品连锁零售巨头屈臣氏、莎莎、丝芙兰、万宁均加快了在中国扩张的步伐。国内很多区域性连锁店如广东娇兰佳人、上海康缇、东北亿莎美程、四川金甲虫等也得到了迅速成长。 在娇兰佳人五周年庆典上,董事长蔡汝青提出了“十年万店”的发展规划。公司2010年的开店速度为每三天一家,目前为约两天一家,最终的目标为每天一家。娇兰佳人立志做化妆品行业中的国美。 日前,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亿元注资亿莎,也能看出资本对化妆品专业连锁店的青睐。 虽然化妆品零售展现出千舟竞发的态势,但电子商务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出类拔萃。艾瑞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来,中国化妆品网购交易规模扶摇直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0%。2010年,艾瑞统计的中国化妆品网购成交额为223.6亿元,对应的网购渗透率超过10%。 为何艾瑞与欧睿的统计数据相差如此之大? 剔除统计本身的误差,二者的差别恰好能够反映出化妆品电商的“原罪”。 传统零售行业统计渠道销量时,多以品牌商官方渠道统计的流水为准。而电商在统计销量时,直接选取了电商零售终端的销量。只有以正规渠道流入电子商务的销量才会被传统统计纳入到电子商务渠道里面去。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2010年,只有约3.1%的化妆品销量,是以品牌商官方授权的方式进入电子商务渠道的。剩下的化妆品更多的是通过渠道串货的方式流入。当然,其中亦不乏水货,甚至是假货。 目前来看,化妆品电商行业通过灰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