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为什么要重新做一个打车软件?

共享乘车空间、对时效敏感度低,具备这两个关键词的还有一款产品——顺风车。二者对用户的不同在于,顺风车是预约出行需求,拼车满足即时出行需求。目前顺风车的预约最低等待时间在20~30分钟不等,以低时效性为前提,价格比拼车更低廉,很难说和拼车用户没有重合。对北上广深这种超级城市来说,拼车的价值在于高峰期即使多人共享,时效并不会比快车低很多,价格却能便宜不少。但对非一线城市来说,街头充当接驳车作用的民间交通工具多样,拼车模式下的时效让渡作用大减。拼车模式同潮汐车道一样,使用场景单一且有限,在非一线城市,不是满足即时需求的最佳办法。一个既满足高时效又有价格优势的产品是滴滴产品线的缺口,这也是花小猪存在的意义。只认性价比花小猪采用一口价模式,价格上对标滴滴,用比滴滴快车便宜10%~15%的价格,拉拢高时效和独立空间需求的即时出行用户。一定程度上,用户性价比越高,司机或者平台付出的代价越大。抛开平台处于扩张阶段的补贴因素,花小猪试图从用户和司机两端平衡这个落差。相比滴滴的简单易操作,花小猪打车的流程多一些,如在上车后,司机需要输入乘客报的手机尾号进行验证,才能开始行程。这个验证本质上还是性价比导向,一当面避免乘客上错车,计错费;一方面杜绝司机提前“计费”。而最关键的是,花小猪为了达到高性价比,设置了一口价模式,价格根据路程、路况给定,这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乘客需要换目的地怎么办?一口价的前提是目的地确定,因为系统由此一次性定价,以往不能修改地点,早期花小猪也没有修改功能。后期,花小猪增加了“修改目的地”选项,乘客输入新的目的地后,系统重新进行定价评估,可以理解为二次定价。对平台来说,司机和乘客是供需的两端,想靠性价比拉拢乘客,往往意味着司机端的体验缩水。花小猪的一口价模式,司机只有确保行程畅通无阻才能有所收获,远程订单的堵车风险高,所以司机倾向于跑近程订单。但每天三次的拒绝机会用完后,司机就无法拒绝。因此,早期的花小猪被很多司机吐槽,高峰堵车的时候“亏死了”。后来团队设置了“堵车金”,堵车时一旦实际费用超过系统估算价,系统给司机赔付。一段路程的成本固定,花小猪既想要乘客得到实惠,又要司机能赚到钱,很大程度上,平台需要让渡自身的利益。花小猪CTO曹乐告诉虎嗅,乘客侧而言,花小猪一方面通过市场推广费用比如“猪猪连萌”游戏返还给用户,让打车的价格更便宜。另一方面,花小猪更麻烦一点,很多的点和滴滴不一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