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当网平台值得进驻吗?

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形成流量获取——GMV增长——优质卖家和产品——用户沉淀——流量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当当的“聚焦战略”是合适的。从某几个优势品类入手,精耕细作,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

  我们要补充的一点是:作为一个经营者,不光要立足于品类上的“聚焦”,也要立足于客户上的“聚焦”。分析消费行为,对客户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进而确定下一个该“突击”的品类。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进而收集更全面的消费者行为数据。笔者认为,推荐系统的完善就是一个“聚焦客户”的突破口。

  当当平台目前长势喜人,极有可能在短期内成为当当发展的一大助推力。

  二、与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平台的对比

  我们通过对国内几家B2C的平台业务的梳理,来讨论当当平台的优势和劣势:

  起源于淘宝的天猫毫无疑问是国内第三方平台交易市场的主导者,其主要向商家收取的费用是保证金和服务费,服务费即“实时划扣技术服务费”与“技术服务费年费”的总称。在扣点率上,当当平台相较于天猫有略微的劣势。但值得指出的是,在天猫平台上,卖家之间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炒作和推广是比拼的主战场。一般认为,鉴于淘宝系的广告收入模式,一个卖家要在激烈的天猫平台上脱颖而出,必须要付出极大的推广费用——除了要交付收入的扣点,还需要通过“直通车”、“淘客推广”、“钻展”等买客户流量。但据李国庆透露,当当入驻天猫的费用相当低,并且有80%来自于天猫的客户并未与当当的客户重叠。作为一个桌面研究者,我们对天猫平台的使用费用并不能形成准确的判断,但有一点,天猫这么大的流量,谁不想去争取一下呢?

  京东的第三方平台始于2010年底,开放之初,便有近500个品牌10万种商品进驻。京东商城的收费几乎与天猫一致,但与天猫不同的是,京东有一整套的自建物流体系可与第三方卖家共享,并提供了FBP、LBP、SOPL、SOP四种合作模式供卖家灵活选择。2007年以前,京东的营收规模还落后于当当,但在2008年成功超越当当后,京东冲上了B2C发展的潮头,无论是收入的绝对额还是增速,都将当当远远摔在身后。从2004年涉足电子商务开始,到2012年交易额突破600亿元,每年超过200%的增长正是京东吸引第三方卖家进驻的一大原因。从各方面条件看,京东平台似乎比当当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