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案例】舒邑:一个女装品牌的奇葩打法

照正常国人的身材,裤尾正好在膝盖中间,上,上不去;下,下不来。”无奈之中,老潘想到了以视觉作为突围方法,让模特拍照时,用电风扇把裤子吹起来,这样拍出的画面立体感更强。“女人要的就是那种动感。”他说,当把全新剪裁完毕的五分裤放到网上后,这一系列的5000件在不到4小时内全部卖光。

舒邑同样擅长新兴概念的打造。2013年,国内流行马海毛,舒邑随即上了一款波斯绒的产品。“材质比马海毛高档多了,买家听起名字来也舒服。”老潘说。

值得一提的是,舒邑造出来的新词汇都是他们独创的,全网搜不到第二家店。比如夏天的防晒衣,舒邑就给其起名为“冰蚕麻”。新词、新概念的打造,直接为舒邑带了订单。

“夏天的连衣裙,肯定不不能用黑色做主图,因为黑色吸热啊。”对于细节,老潘也头头是道。“聚划算每天十点开团,前十分开团,销量最多的,一定是用户年龄小的,因为年轻手脚快。”这些细节的洞察,让舒邑在文案和视觉上都能深入用户的内心。在员工眼里,老潘是最能“抠”的一个人,这里的抠不是吝啬,而是对很多细节的纠结。

在老潘的“纠结”文化下,舒邑的员工也逐渐学会了“抠”。不管是负责文案还是视觉的员工,在写作和做图前,都会先思考一下产品。他们也会套用老潘的一套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用户在哪里、怎样打动用户、引爆点是什么、前三屏怎么做、前五屏怎么表达。

重新定义分配机制

在变化SKU打发卖完库存之后,老潘心有余悸:剪裤子增加SKU的打法终归还是一招“险棋”,不能形成常态。

此后,老潘决定不能再“吃库存”了,而是找工厂生产。舒邑和工厂谈判的唯一条件是:所有卖不完的库存,舒邑不承担。而要不承担库存风险,舒邑需要重新定义和厂商的关系——把二者利益绑在一起。行业一直以来的规则是品牌商让工厂报价,工厂报了一个价后,品牌商会还价。“这样大家总会觉得自己吃亏。”

而老潘走的又不是寻常路,工厂必须负责将舒邑的产品做好,由舒邑方面派人进行QC。而工厂的报价只要在合理范围内,舒邑都会接受。不还价的背后附带着另外的要求:保证店铺的DSR评分。如果一个款式一场聚划算活动下来,DSR超过4.5分,舒邑还会提供给工厂2元一件的返点,而低于4.5分的,则会倒扣2元。

这样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工厂对提高质量产生了强大动力,而舒邑在供应链的管控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