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网购狂欢背后的伤痛

24小时,350.19亿元交易总额,1.52亿个包裹,1.88亿笔支付,这是2013年天猫“双11”交出的成绩单,再次用疯狂的数字震撼整个零售业。天猫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将凄凉的“光棍节”打造成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这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也是这个时代最迷人的地方。

怎么称赞“双11”都不过分,无论是与竞争对手相比,还是其对传统行业的震撼。但是,“双11”辉煌的业绩背后是什么?这种节日性消费带给整个社会商业秩序的长久影响或许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双11”结束后,圈内人坐在一起,却没有了350亿元带来的兴奋与刺激,更多的是对这个“节日”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的迷茫和恐惧,真乃是商家才明白商家的痛。

开屏的孔雀展示给观众的是惊艳和赏心悦目,而背后却是丑陋的屁股。今天,我们就看看孔雀不为人知的背后吧。

商家的库存之痛

服装电商圈里有句经典话:做“双11”,不是死于库存,就是死于库存,要么死于缺货,要么死于供不上货。惊艳的350亿元背后,不知道有多少电商企业正在为库存而烦恼,有多少卖家被库存压得喘不过气而绞尽脑汁寻求清库途径。一个天猫原创品牌,按照天猫指示备了100多万元的货,“双11”当天卖了不到40万元,公司全部的资金被压在库存上,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破产危险。

如果说中小商家预估能力不行,没有把控好库存,我们来看看女装行业的大佬茵曼吧。茵曼今年的“双11”可谓业绩骄人,凭着1.2亿元(不含初语销量和1000多万元的分销)的销售额夺得了女装类目冠军,综合排名第八,占天猫0.3%的销售额。这些业绩可算是光鲜吧,可是各位可知道,为了“双11”,茵曼整整准备了一年,铆足劲头备了4.5亿元的货(其中7000万元面料)。茵曼掌门人方建华坦言,2个多亿的库存是他“双11”过后最关心的问题。

每年“双11”之前,天猫都会组织参加“双11”活动的商家到杭州总部召开备货动员大会。在动员会议上,如同阿里的销售动员大会一样,各个商家轮番上台喊目标报计划。各种鼓动,各种煽情,商家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把“双11”的目标一路往高处飚。内部消息是今年活动商家们备货额在600亿元左右,当天销售了350元亿。那么,剩下的250亿元左右的货去哪里了呢?于是乎,“双12”清仓开始报名了!

价格打折,也打折了品牌

为了吸引人气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