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案例】口袋通:存在在这个商业的移动变革时代
,但做如此庞大的系统是否有必要,背后有足够的商业支撑吗? 移动时代,跟着用户去哪儿 口袋通启动于2012年11月,彼时微信刚推出公众账号不到三个月,但白鸦看准之后便一头扎进了其中,他希望做一个帮助商家的产品。 在他看来,由于移动端与用户接触的频次较高,巨头们都看好移动端,那么未来在移动端势必会出现分化的局面,比如微信、微博、豆瓣、贴吧,都有用户聚集。 入口的分化则意味着用户会更加分散,无论是基于各种理由聚集起来的用户都可能成为商家需要营销的对象,这也意味着前端分化可能导致后端脱节:比如在不同平台进行销售需要共享库存,需要共享客户数据,如果无法做到同步,则直接会影响销商家活动的正常进行。 基于此,白鸦选择做一个“更深”的平台产品,而不只是一个基于微信的营销工具。他相信,这会有更多机会。 选择做更深就注定意味着早期一定要潜行,要付出更多。实际也是如此,在项目启动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几乎从未对外人说起过这个项目,也逐渐淡出微博。 他承认,那是一段寂寞开发的日子。而他身边的朋友则说,白鸦出来玩的频次少了。 不过,很快,这种深平台的定位就体现出了优势。对口袋通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各家平台开放接口之上搭建一个能够支持商家经营的产品。至于这个开放接口来自于淘宝、微信、微博还是其他产品,都不重要。 白鸦的逻辑是,口袋通就是做一个一站式的管理平台,这个平台是帮助商家去聚合那些散落在不同移动端的用户。 在无线互联网时代,微信和微博是电子商务营销的主要阵地,所以他们会在这两者基础上去做开发。如果有一天微信跌落,一个新的超级APP崛起,只要它开放,口袋通同样会接入。 白鸦坚持的是,用户在哪,商家就应该去哪经营用户,而口袋通同样也应该去接入哪些平台。 对于当下的口袋通,最吸引商家的并不是白鸦所说的跨平台特征,而是其提供的稳定系统——这是由前淘宝人开发的一个系统,他们了解交易,了解交易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哪儿。对于口袋通而言,这也构成了这个项目最显著的竞争优势之一。 从另一方面看,口袋通目前商家的需求反应了这批商家在淘宝中的位置——腰部卖家。白鸦称,这是他的理想服务对象。 在白鸦看来,这批商家数量庞大,对后端有足够要求,但对移动端暂时吃不准,没有必要为此去养一个开发团队,最好的选择便是找一家能够基本标准化的服务商获取帮助。 实际上,而口袋通也正按照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