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案例】苏宁:转型之路
投资视频网站PPTV。 2014年1月,苏宁收购团购网站满座网。 2月,苏宁宣布通过国家邮政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核,获得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 投资者直观的感受是,苏宁为转型付出了代价:毛利率下降,赢利能力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股价低迷。 财报上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转型的成本和代价。 “其实,没有人喜欢挑战,没有人喜欢转型。但是,企业家作为商人,不能与市场拗着来。”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说,面对互联网时代,苏宁的高管团队年富力强,必须在这个新的时代里“博一把”。“过去二十年,我们有过两次大的成功转型,我们还可以做一次。” 对于“新时代”,张近东的回答则是,不能有“鸵鸟心态”。 苏宁的转型,以及为此进行的谋篇布局,是在主动迎接这个“新时代”。 “至于转型中暂时出现的问题,那是因为我们适应新时代能力的建立,还不够快。”孙为民说。 所谓转型中暂时出现的问题,是指投资者关心的财报数字。 在因为转型付出巨大的投入,而转型的收益尚未明显呈现的时候,苏宁遭遇的或许是所有转型企业都必经的阵痛。这个阵痛到底有多久,收获季节何时来临,不仅投资者关心,苏宁的员工们也关心。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8日,张近东站在了投资者面前进行了一场演讲。这场演讲不仅对会场里的投资者,同时全文很快发到了网上。 一位苏宁员工在听完张近东的演讲之后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老板很自信”,这对18万苏宁员工,也是一次鼓舞。 “过去太成功” 张近东脱稿反思:我们过去有包袱,我们总想简单一点。 张近东的自信,在5月8日的演讲中表现之一是“脱稿反思”。 当天的演讲,是按照一个提前做好的PPT作为提纲进行的。演讲中,张近东突然抛开“提纲”说: “当我们进入加速转型期时,深刻地发现,在新兴专业领域上,我们照搬了传统的经验和做法。由于专业认识的局限,面对新业务和新领域,没能十分客观地评估自己原有能力和结构是否能够有效地牵引,从而导致我们在适应新的项目时出现经营吃力、专业性不足、考虑准备不够全面、操作执行不够到位的问题,最终导致推进效率无法达到预期。” 张近东对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项目拖得时间太长了,不是建设硬件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的团队。由于过去我们太成功,或者由于规模太大 |